8/25 (二) 19:10
主講人 林伯杰老師
作為一位全球知名的作曲家與電影配樂家,約翰威廉斯(John Towner Williams)從樂團指揮、電影配樂到奧運主題曲的創作,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樂曲,一生經歷了無數個輝煌時刻。而在後來好萊塢配樂電子化的世代,約翰威廉斯堅持以管弦樂團作為電影的配樂創作,開啟「新浪漫主義」流派,更被認為是好萊塢黃金年代的最後一位電影配樂大師。
災難電影配樂的崛起——管弦樂團的音樂鑲嵌
約翰威廉斯一開始因為災難電影的配樂而受到注意——1972年《海神號》(The Poseidon Adventure),講述一艘從紐約到雅典的郵輪發生船難的故事,是《鐵達尼號》(Titanic)上映以前最著名的一部海難電影,從約翰威廉斯的配樂之間,可以感受到海浪的波濤洶湧,但在天翻地覆之中隱隱透露出一絲寧靜,映襯人類情感的掙扎與人性矛盾,具有災難本質卻不過度誇飾。
兩年後的《火燒摩天樓》(The Towering Inferno)一樣由約翰威廉斯操刀電影配樂,運用整個管弦樂團擔任配樂創作,音樂質地鏗鏘,和《海神號》一樣都入圍了奧斯卡配樂獎,但可惜兩者均未拿下獎座。
斬獲奧斯卡——與史蒂芬史匹柏的長期合作
之後約翰威廉斯和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Allan Spielberg)展開了長達40多年的合作,共計28部電影,締造出無數輝煌的影史傳奇,並且真正斬獲了電影殿堂的最高榮譽「奧斯卡獎」。
第一部讓約翰威廉斯獲得奧斯卡原創配樂獎的電影是1975年的《大白鯊》(Jaws),當時才26歲的史蒂芬史匹柏毅然接下導演大任,從此打下了響亮的電影名號。不像其他的電影造景,史蒂芬史匹柏堅持要在海上拍攝,然而真實的海洋變幻莫測,擁有太多不可預期的因素,其中最困擾劇組的問題就是,電影道具鯊魚在海浪的拍擊之下常常會出問題,導致拍攝被迫中斷,一天十數個小時的拍攝,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修理道具上。
面對「主角」鯊魚無法出場的拍攝難題,可以說是約翰威廉斯救了這部電影。約翰威廉斯只用了兩個音就寫出了電影史上最著名的主導動機——只要聽到這兩個音,所有觀眾就知道大白鯊要來了,因此即使大白鯊沒有真的露相,劇情的銜接與演繹上也能夠順利進行。另外很有趣的是,從這部電影開始,史蒂芬史匹柏就創下了一個拍攝的傳統,就是在拍攝每部電影的最後一個場景時,史蒂芬史匹柏都不會出現在片場(因為他害怕被工作人員丟進海裡)。
不斷突破影史票房——從磅礴銅管樂到柔美和弦
另外一個影史上也十分著名的音樂主導動機,就是約翰威廉斯與史蒂芬史匹柏合作的另一部電影《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史蒂芬史匹柏要求約翰威廉斯給他五個音,當作人類與外星人溝通的密語,而約翰威廉斯總共寫了三百多種音樂組合,終於。不過這部電影也沒有得到奧斯卡配樂獎,因為輸給了約翰威廉斯自己的另一個作品——《星際大戰》(Star Wars)。
《星際大戰》的導演喬治盧卡斯(George Walton Lucas Jr.),也是因為史蒂芬史匹柏介紹而和約翰威廉斯合作,這部電影被譽為「太空歌劇」,講述的是一個浪漫的外太空故事。總共九部正傳加上兩部外傳,約翰威廉斯透過配樂設定了每個角色的動機,其中為原力(Force)所寫的配樂更貫穿整個星際大戰系列,成為許多「星際迷」心中最深刻的感動。
其後約翰威廉斯又陸續為《法櫃奇兵》、《ET》、《太陽帝國》、《侏羅紀公園》、《辛德勒的名單》、《搶救雷恩大兵》、《哈利波特》、《藝伎回憶錄》、《林肯傳》、《偷書賊》等叫好又叫座的電影進行配樂。其中《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的配樂,連入圍奧斯卡都沒有,卻成為90年代約翰威廉斯最著名的代表作,人們只要聽到這一段音樂就會想起約翰威廉斯,至今在環球影城也都還能聽到約翰威廉斯所寫的這段配樂。
《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是影史上的一部鴻篇巨製,約翰威廉斯在看到劇本後,原本覺得實在太難寫了想要婉拒,但史蒂芬史匹柏半開玩笑地對約翰威廉斯說:「有名的配樂大師都已經不在了,所以只能你來寫了。」約翰威廉斯原本很喜歡使用氣勢磅礴的銅管音樂,但在這部電影中,他的配樂風格轉向柔美,以小提琴為主旋律,搭配優美的人聲,彷彿泫然欲泣。
《辛德勒的名單》為約翰威廉斯獲得了第五座奧斯卡配樂獎,然而與此同時,自這部片後,約翰威廉斯只要一出手都會入圍奧斯卡,卻都沒再得獎。不過,約翰威廉斯的影史地位與才華,或許早已不需要這些獎項來作鑲嵌,而能自顧自地在歷史的長河上,留下一顆顆閃動人心的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