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講座《歌聲舞影》百老匯到好萊塢的歌舞片大集合
11/04 (三) 19:10
林伯杰 老師
起初,這些音樂劇是屢獲殊榮的熱門商業巨作。像是《西城故事》、《窈窕淑女》、《孤雛淚》、均獲得了美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其中最成功的為屬電影《真善美》。這部電影取得了壓倒性的影評及票房成功,到目前為止,它取代了《飄》身為銷售最好、最高票房的音樂劇電影。
《真善美》的成功使當時每個電影公司都覺得大螢幕音樂劇的前景是無限光明的。他們也就沒有將《真善美》的成功視為例外,而是將其視為準則。在接下來的五年中,幾乎每個電影公司都會通過在這些音樂劇上的大筆花費來進行自我毀滅。雖然,其中有一些獲得期望中的成功,如:《孤雛淚》、《屋頂上的提琴手》等。但是他們像《真善美》一樣,是例外。
直到1970年,音樂劇電影幾乎宣布死亡。多數是因為電影公司無法再支撐大型音樂劇的製作。然而,這些成功之作,在世界影史上留下了無法抹滅的經典和星光熠熠。
演藝船(Show Boat) 1927
演藝船(Show Boat) 根據非常有開創性的百老匯音樂劇改編。電影於1927年上映,儘管以今天文化的態度回顧仍然不達種族平等標準,但這是美國戰時處理種族主義的先鋒之作。黑人角色第一次在電影中被允許有自己的生活而不受奴役。
本片包含了20世紀兩位偉大的音樂藝術家的表演:保羅·羅伯遜和海倫·摩根。其中最膾炙人口的歌曲為 Ol’ Man River。唱這首歌的是一個在船上工作的黑人Joe,這首歌從頭就是為一個黑人歌星保羅羅布森(Paul Robeson)量身訂做的。而保羅也曾跟著這部舞台劇巡迴到倫敦演出,後來也在1936年的電影中演出這個角色。不少人是衝著他的歌曲去看舞台劇及電影的。他聲音寬厚,那首歌像濃濃的蜜糖一樣,由他口中流出。
西城故事 West Side Story 1961
《西城故事》最早以音樂劇形式在百老匯和倫敦西區劇院上演,之後經過改編拍成電影並獲得多項奧斯卡金像獎殊榮,並成為最著名的歌舞片之一。
《西城故事》的內容改編自莎士比亞著名的愛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描寫兩位相互愛戀,卻身處敵對團體的少男少女如何跨出兩者間的鴻溝,卻又不幸失敗的故事。
得益於西區位置優勢和電影工作的巧妙融合,《西城故事》算是百老匯這改編作品中罕見的成功。編舞由導演杰羅姆·羅賓斯(Jerome Robbins)操刀。
真善美 The Sound of Music 1966
改編自同名音樂劇。1963年《真善美》在薩爾斯堡正式開拍,由於當時的瑪莉·瑪汀已年過50,無法負擔實地拍攝的壓力,於是製作群找了曾演過《窈窕淑女》,以及電影《歡樂滿人間》的英國演員茱莉·安德魯絲擔任瑪莉亞的角色,而崔普上校則由基斯杜化·龐馬飾演。
由於茱莉·安德魯絲的歌唱表現和演出皆屬一流,加上製作群成功運用了薩爾斯堡的美麗景色與人文景觀,電影推出後在全球造成轟動,不但成為當時史上賣座次高的電影,片中許多歌曲,如《Do-re-mi》、《小白花》也被改編成許多語言的傳唱版本。另外,該片在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得10項提名,最後贏得包含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5項大獎。
然而,此部音樂劇的成功也預示了未來多個電影公司的財政災難。1960年6月,二十世紀福斯以1,250,000美元購得電影版版權。但條約中規定二十世紀福斯公司必須等同名音樂劇下檔後,以及1964年以後才可以開拍,而二十世紀福斯因為之前拍攝《埃及豔后》花費甚鉅,財政陷入困境,業界一直傳言該公司將在1962年倒閉。
酒店 Cabaret 1972
《酒店》是1972年美國的一部音樂電影,由鮑勃·福斯 Bob Fosse執導,麗莎·明尼利 Liza Minnelli 及米高·約克 Michael Hugh Johnson。電影改編自1966年的同名音樂劇,而音樂劇則改編自克里斯多福·伊舍伍的1939年小說《The Berlin Stories》及其小說改編的1951年舞台劇《I Am a Camera》
借助《酒店》的成功,Fosse改變了美國電影音樂劇的發展道路,將生命注入了死氣沉沉的生活中。
其最大的突破來自電影主題。在《酒店》中,Fosse聰明地處理了納粹,墮胎,同性戀和濫交問題。 Fosse將音樂劇從“甜美和光明”的約束中解放出來。使成為了後來電影製片人抒發各種社會議題的新管道,而嚴肅議題在這之前在音樂劇中被視為禁忌。
芝加哥 Chicago 2002
《芝加哥》是一部美國歌舞喜劇犯罪電影,由羅伯·馬歇爾Rob Marshall執導,比爾·坎登 William "Bill" Condon 編劇,芮妮·齊薇格 Renee Zellweger、凱薩琳·麗塔-瓊絲 Catherine Zeta Jones 、李察·吉爾 Richard Gere 主演。本電影改編自同名音樂劇,內容探索爵士時代期間在芝加哥的名流、醜聞和貪污腐敗為主題。